杏彩体育经过数十年的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在实现了“有法可依”之后,“法治中国”的美好图景,着力点指向了法律的实施,特别是公正司法和严格执法方面。
司法公正是衡量法治发展的标尺,如今,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推进,人民群众法治意识逐步增强,对司法公正的期待也越来越高。
因此,如何构建科学合理、规范有序的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如何让司法更加亲民;如何推动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改革杏彩体育,建立起多方参与的司法纠纷协调解决机制,有效化解矛盾,成为新时期推进司法公正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行‘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强调的是领导人与人民群众都要受到法的约束,‘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齐奇看来,对于司法机关来说,既要下功夫改进法院自身的工作,也要优化外部的法治环境。
齐奇认为,“司法权本质上属于中央事权,不能过于分散,才能确保中央的政令畅通。但是在实际运作当中,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的干扰现象仍有发生。”他表示,优化司法环境离不开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特别是基层党政领导更要强化法治观念,带头依法办事,带头尊重司法,支持法院、支持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为公正司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当前,司法中有违公正的现象还较多,滥用司法自由裁量权,徇私枉法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的司法腐败行为并不罕见。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应勇表示,司法机关是惩治腐败的重要力量,其本身也是预防腐败的重要领域。中国长期以来是人情社会,人们总认为“打官司就是打关系”,于是通过各种关系找人。“只有司法机关加强自身监督,司法人员秉公执法,严格依法办事,才能使法律得到有效实施,老百姓才会信法、用法、守法。”
建立科学合理、规范有序的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关键。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金马律师事务所主任李泽林认为,首先,要保证公权力,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要越位,不能膨胀,不能扩大化。其次,司法机关在法律面前要真正硬起来,要敢于坚守规则,同时司法机关自己也不能违法。最后,要给诉讼参与人、律师应有的法定空间。李泽林总结出一句话,就是“管理者、法院本身、诉讼参与人,应当各就其位,各司其职”。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郑功成则指出,应加强顶层设计,加快改革步伐,进一步明晰司法机关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功能定位,解决好体制机制性障碍;实现司法机关与立法机关的良性互动,司法机关应为提升立法质量作出独献;司法机关要加强司法公正信念教育,加大执行力度,使判决真正落到实处,切实树立起司法权威。
“裁判文书要让农家大叔也能读得懂。”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立勇表示。简单的一句话,概括出了中国法官对司法为民的理解和认识。
不可否认,整个社会的法律素质都在提高,老百姓的法制意识也在提高,但是涉及专业的诉讼程序、法律术语,他们很难有清楚的认识,因此,时常遇到案件结果与群众的感受不一致,导致了他们对司法公正的质疑。
全国人大代表朱正栩是河南省宝丰县人民法院闹店镇法庭庭长,常年的基层审判工作令她深刻感受到,只有加强沟通才能获得当事人更多的理解和信任杏彩体育。“我所在的基层法庭,基层老百姓文化程度、法律素质和大城市的相比有一定的差距,水平也是不太一样的,而且我们办的很多案件中并不一定有专门律师参加,很多案件都是当事人自己来参加诉讼。”朱正栩说,这就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一定要做好诉讼引导、诉讼指导、判后答疑,要跟当事人进行沟通。
“特别是在基层法庭工作的,还要注意了解、掌握案件、法律之外的很多因素。”朱正栩举例称,“比如当地百姓的心理承受能力、心理习惯,以及当地的民风民俗等。要让当事人明白司法办案程序是怎么回事。”朱正栩说,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当事人对法官、对法院、对法律的信任,才会尽可能地从根源上彻底解决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真正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在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慕平看来,要让当事人对案件心服口服,司法机关要注重换位思考。“我们法官每年都要办几百件案件,一生要办成千上万件案件杏彩体育,但是诉讼当事人一生可能就遇到一个案子,这一个案子的处理对他的切身利益关系重大。”慕平说,作为法官,在审判案子的时候,除了要依照事实和法律,确实还需考虑当事人自身的情况,这样才可以使司法工作更人性化。
司法案件的审理往往影响着民众对社会正义的感知,尤其是在如今互联网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一些看似普通的司法案件都会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慕平表示,作为司法机关,应该注重加强和社会的沟通,以诚恳的态度正确地对待媒体对司法活动的关注,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改善关系,使法律传达的正义信息更好地传递给社会。
法律是一门最讲理的科学,司法也是一项最讲理的工作。许多情况下,人们认为的司法不公恰恰是因为法官在裁判中,没有将法律依据和道理向当事人讲清楚。“司法是大众的,它根植在民间,承担着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责任,必须‘接地气’。”有业内专家指出,近年来,中国的司法改革坚持司法为民、司法民主的方向,使中国司法的定位越来越明确,思路越来越清晰,只有人民越来越尊重和认可司法工作,司法的公正性和权威性才会真正树立。
近年来,涉法涉诉案件的增多已经成为困扰社会的难题。“一些司法机关为避免缠诉闹访,不惜向不合法诉求让步,改变终局结论,或不当使用惩罚手段,强力压制等。”有专家表示,这些现象都直接破坏了法律的严肃性和司法的公正性,对法治造成了明显的损害。
对此,前不久的“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和《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都提出,“要推动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改革”。同时,今年年初的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要“引导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在法治轨道内妥善解决”。
在业内相关专家看来,涉法涉诉信访不宜与一般信访混同处理,所以要落实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改革,将之与普通信访区别开来,将涉法涉诉信访重新置于司法解决途径当中,实现信访的法治化解决。“只有当法院判决比领导的批示管用,公民才会信法不信访,这就必须尊重司法的独立性,不得以权代法,回归依法治国的法治愿景。”
同时立法的完善也为改革提供了制度支持。齐奇举例称,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确立了“法院救济先行、检察监督断后”的立法思路,要靠法治的办法,实行诉访分离,既然涉诉了就没有,而只有依法上诉和申诉,努力把涉诉问题终结在司法程序之内。
当前,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持续推进,司法机关面临的执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因此在办理案件时经常需要多部门的协助和配合。朱正栩代表对记者说,如一些林地、农业的承包纠纷,可能涉及权证的办理,一些基层村委会的换届有时候出现一些遗留问题,可能涉及的问题会比较复杂等。因此,在朱正栩看来,如今的社会正处于矛盾多发期,实现司法公正,应建立起一个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纠纷协调处理机制,从源头上预防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大幅增长。
据了解,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改革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在基层,更应建立健全维护群众权益的机制,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工作体系,更好地处理群众纠纷,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朱正栩表示,这些年,法院系统也一直在做相关的实践探索。她所在的河南省宝丰县人民法院闹店镇法庭就通过县人大常委会任命了一批人民陪审员,法院又从当地村干部、德高望重和热心公益事业的人员中选聘了25名特邀调解员、100多名司法联络员,由此构建起了一个以法庭为中心,以下面12个巡回审判点为依托的司法联动网络。“现在哪里出了问题,大家协同合作来处理,实践当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朱正栩说。(本刊记者/张维炜)
*请认真填写需求信息,我们会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